经验谈No.199 | 不被定义,做出风格!苏大学姐哥大/UCL双专业/CTH通杀!希望以建筑师的身份在建筑领域发光发热

学生案例 / 建筑设计 / 2024-04-19 17:04:30

图片

图片

Ni Xinyi
苏州大学 建筑学
GPA:3.75/4.0 (排名:3/69)
雅思:7.0(6.0)
自我评价:拖延症晚期的完美主义
获奖经历:
一等奖, Linear Landscape Kitakyushu Monorail Design Competition
入围奖,2022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大师工作坊设计大赛
二等奖,第十届未来设计师大赛
连续四年的学习优秀奖学金、综合奖、专项奖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Columbia - M.S. Computation Design Practice
UCL -March Architecture Design
UCL- MSc Architectural Computation
Edinburgh - MSc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Design
CTH - MSc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Beyond Sustainability
Sheffield - Master of Arts Architectural Design 
MSA - M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MMU - Master of Architecture

申请时间线:
图片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图片



图片

学习交叉学科的可能性

[关于选择]

最初我选择出国是希望在研究生阶段体验不同的学习环境。随着对国内外研究生的深入了解,我发现在建筑专业国外的教学更偏向授课和studio形式,而且提供了更多学习交叉学科的可能性,于是我大二便确定了出国的想法。

图片
▲Ni的随手拍

关于梦校,虽然所有的结果没有完全出来,但已经决定去ucl的architectural computation专业了从整体院校排名和专业排名来看,最初择校的时候ucl就是我的目标院校之一,同时它的建筑学专业和很多其他专业都有联动,像是生物学、计算机等,甚至括游戏、交互领域,随着建筑行业面临下行的现状来看,交叉学科的发展我认为也是该领域的一大出路,所以在申请的时候我选择了该学校最热门的architecture design(还是有些放不下建筑设计)和architectural computation(是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方向)

对于设计,我很排斥为了目标院校而去迎合所谓的学校喜欢的风格,我认为能够做出一本呈现自己风格的作品集才是最为重要的。我倾向于做一些具有问题导向的设计,无论是落地性很强的还是偏向概念型的,它们最初的出发点更多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有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
图片
图片
▲Ni Xinyi

关于未来,我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我觉得建筑学本身是个很好的学科,建筑学对我个人性格、生活态度和思考问题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便由于行业原因,我有转行的考量,但希望未来可能的话还是可以以建筑师的身份继续在建筑领域发光发热,只能说建筑计算机方向可以给我带来更多未来职业的选择。


图片



图片

只要做出自己的风格就好

[准备经历]

我的作品集风格就像我刚刚说的,在开始作品集的时候,老师也和我说没有所谓的什么风格,只要做出自己的风格就好,所以即便按一些网传消息,ucl会更偏向于参数化,图纸也需要更加叙事化的表达,我也依然保持我一贯的设计风格和制图风格,我不喜欢花哨的表达方式,除了在表达概念的一些图中可以夸张一点,我大部分的图纸都偏向于线稿风,而且我觉得这样的图纸也更加地architecture。


图片

对于时间的规划,我一开始以为我可以在进行学校作业的同时准备作品集,结果我发现这让我两个都做的不是很好,这也导致我第一个项目做了整整一年,从第二个项目开始,我才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集的制作中,没有被琐碎的学校里的事情打扰,这也让我轻松不少。其实也可以在做学校设计的同时把它当作作品集里的一个项目去做,但由于我觉得学校的选题过于普通就和作品集分开去做了,只有一个项目是从以前的学校作业中修改的,因为他比较落地,而且很扎实,可以很好地展现我的建筑学素养。


图片

关于准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我做设计时有个非常大的毛病就是太拖延了,这一部分也因为我有一点轻微地完美主义,对于已经完成的任务我总会产生自我怀疑:“这个选题好吗?”“这个图表达得到位吗?”“这个设计是不是还可以更好一点?”,设计不是一个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它可以不停地优化,永远没有最正确最完美的结果,这让我在陷入这种疑问时,总是停滞不前,甚至在进行第一个项目时,我直接推翻了半年前就定好的选题方向,重新开始.我害怕不好所以我不敢去做。


针对这个问题,我非常感谢我的设计老师,老师一直夸赞我重头再来的勇气,并且时常鼓励我去多尝试,他也一直和我说:“设计是做不完的,一本作品集最重要的是它的完成度,你要高质量地做完它。”我需要这样的老师来push我,让我一直有所进展。


作为“过来人”对学弟学妹的Tips!!

一定要早点把语言给解决!!!由于我一直都觉得时间还来得及,而且也以为可以一边做作品集一边考语言,所以每次都一拖再拖而且每次考前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很充分,这导致我临近申请的时候的语言压力很大,所以!一定要在全身心投入作品集制作前把语言解决掉。


图片
潮汐发电站
[项目介绍]


我的四个项目包括潮汐发电站(水利设施的更新),古建改造(学校设计深化),城市剧场(城中村公共空间的改造),概念性住区(偏研究性质)。我对我自己的四个项目都挺满意的,这次我主要介绍一下我放在第一个的项目(虽然这是我第四个做的),我特别喜欢这个项目的设计概念和手工模型。


图片


图片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海洋能源正成为供应能源的有效途径。


图片

图片


潮汐能是一种利用地球自身重力与月球和太阳的重力相互作用来产生海洋潮汐能量的能源类型。这种能源是可再生的,几乎没有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它是一种稳定的能源供应来源。随着技术的进步,潮汐能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然而,潮汐能的开发和利用仍面临一些技术和经济挑战,因此完成的项目较少。现有的潮汐电站项目大多数是单一功能的,利用率较低。


图片

图片


本设计希望在优化潮汐电站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叠加公共服务设施,以更好地为城市和居民提供日常服务,并使水利设施不再是远离城市、难以触及的工厂,而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建筑。场地选址于海南洋浦区,利用洋浦大桥的桥下空间建设潮汐发电站,并延伸原有发电站的结构体系进行空间改造,结合当地市民需求和产业特色置入捕鱼区、图书馆、城市博物馆等功能.是水利设施的改造也是桥下空间的再利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负责耐心划算

[LAC相关]


在选择机构的时候我有详细了解过多家机构,经过价格和质量的综合考量,我先筛选出了几家机构,其中LAC是价格上最划算的,而且可以提前和老师沟通,选择自己心仪的老师,这一点非常吸引我,除了价格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适负责的作品集老师.最终也是选择了倾向的老师敲定了LAC,前期Matt老师和我对接的过程非常认真,耐心为我解答了很多疑惑,这让我很安心。


我最感谢的是我的作品集老师——于老师和李老师。于老师负责了我前面的三个项目,李老师带我做了最后一个偏向于研究型项目。两个老师都很负责,不仅是课上,课下我无论有什么问题他们也都会花时间解答,每次和老师上课更是会像朋友一样交流想法,不会有很大的压力,遇到瓶颈时,他们也经常鼓励我,帮助我解决问题。于老师一直有很多发散的思路去启发我进行设计创作,老师很尊重我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地帮助我优化我的概念和设计。


我是一个选择困难症重症患者,而老师很果断,每次都可以给我提供一个最适合的选择。李老师非常注重设计逻辑,无论是设计还是图纸表达总能给出很中肯的意见,而且老师攻读的方向也是我一开始申请的方向,所以在专业选择和未来规划上也给了我很多的意见。非常幸运可以在申请季碰到这样的两位老师。



图片
旅游狂热爱者
[日常生活]

我是娱乐杂学家,各种类型的电影、电视剧都在涉猎范围,有太多的电影想要推荐,浅浅推荐一下三刷的《爱乐之城》,很幸运在今年年初《爱乐之城》影院重映,又在大屏前欣赏了一遍,以及可以听一万遍的《City of star》《Lalaland》。我的人生态度:勇敢且热烈,浪漫且松弛。


我还是旅游狂热爱好者,摄影新手一枚,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徒步之旅。让人着迷的是旅游中感受城市,享受自然的过程,我喜欢随性的自由行,发现一些旅途中的小确幸,认识不一样的人,漫无目的地“浪费”时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文来源:Ni Xinyi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空间学部 25、26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图片

wechat:客服账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