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221 | 年年拿奖的双一流学姐最终决定收下NUS的热门offer:可持续方向吸引我且远超预期

学生案例 / 建筑设计 / 2024-07-26 15:04:56

图片

图片

Wei Yufan
大连理工大学 建筑学
GPA85/100
雅思7.5(6.0)
自我评价内耗拖延但想得开的INFP
获奖经历(奖项全称):
Competition of Aging-friendly Architecture Design Excellence Award (9/4/2022)
Exhibi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022 Excellence Award (31/3/2023)
Campus Culture and Sports Award in academic year of 2019-2020 (9/2020)
Community Contribution Award in academic year of 2020-2021 (9/2021)
Social Practice Award in academic year of 2020-2021, 2021-2022, 2022-2023 (9/2021, 9/2022, 9/2023)
Top 10 Volunteers in academic year of 2020-2021 (4/2022)
Outstanding League Cadres in academic year of 2020-2021 (12/2020)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NUS- Master of Science, Integrated Sustainable Design (MSc ISD)
Polimi - BUILDING ENGINEERING FOR SUSTAINABILITY
Edinburgh- MSc Advanced Sustainable Design
KU Leuven- Master of Architecture (Ghent)
Manchester/MMU/MSA- MA Architecture & Urbanism

申请时间线:

图片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图片



图片

在学习中探索

[关于选择]

其实初衷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只是比起在国内读研更想体验一下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与学习环境,希望与来自不同教育背景的人一起学习可以给自己带来更新更开阔的视野。


图片
▲业余爱好之一是在学校里摸小猫

其实我现在和最初去欧洲读一个两年制项目的预期完全不同,经历了种种命运的安排之后现在大概率会选择NUS。


从申请的项目其实也可以看出,我对可持续方向的内容非常感兴趣,ISD这个项目的课程设置非常符合自己对想学的东西的预期。而且当初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向我强调这个项目招收的学生会来自建筑规划景观甚至环境专业,会很重视不同专业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这也是吸引我点之一。


总觉得本科五年过去,建筑学像是自己的老朋友,但自己却也还是个小学生。感觉建筑设计是在要在许多许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中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所以面对各种作品和大师的时候就总是不敢贸然进行一番judge,觉得好像什么都挺有道理的。最近喜欢一些立足中国本土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的设计案例, 如果以后有机会做建筑师的话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


图片

和好看空间合影大概是每个建筑学生都会干的事儿


关于以后要做什么,设计还是技术还是其它方向我并没有很确切的设想,也不想给自己太多预设好的限制,希望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摸索。



图片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准备经历]


关于我的作品集风格,因为申请的学校很多在欧陆,所以我的作品集整体还是比较偏落地的。会有意强调在设计中对构造、材料、技术的一些探索,也比较注重方案生成的逻辑性和运作的合理性,花了很多的功夫在分析图的表现上(感觉在做作品集的这一年把我本科五年没画的分析图全画了呜呜呜)

时间上的调配,对我来说只能说是要不断摸索着前进寻找更好的状态吧。因为从我作品集的时间线其实也能看得出来我其实根本调和不好它们的时间(救命)

图片

▲画图的时候周围的一切东西都比图好玩

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学校的课程设计刚好在做城市设计,不管是作品集项目还是城市设计都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涉及过学过的,我又喜欢在方案阶段反复纠结所以进度很慢。自己原来设计课时候的思维好像在做作品集项目的时候很不适用,所以一直都处在一个很迷茫很焦虑的状态,不过好在后来我的作品集辅导老师一直慢慢的帮我梳理思路、找参考的项目和图纸,也提了很多工作流上的建议,后面的几个项目就越做越顺手了,整个准备作品集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不断学习新东西的过程。

图片
考雅思的时候下了大雪

对学弟学妹的建议:

首先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尽量把能事情提前,并且推进的时候坚定果断一点,比如提前考出英语、尽早筹备申请的各种材料等等。我自己其实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做事容易过度准备,感觉一切都要完全准备好再开始,或者是反复改到自己满意才会给老师看或者上交,于是后果就是在申请的DDL前要一边实习一边考英语一边写文书一边改作品集,每天就是一个多线并行捉襟见肘左支右绌的状态。

虽然有时候内耗和反复修改确实是会让正在做的东西变得更加完善,但是DDL前极限挑战真的挺痛苦的还是尽量不要这样。在准备留学的最后三个月我在北京实习,下班回住处的路上就经常会找一些迪士尼的歌来听,试图用它们给自己增加一些能量,因为回去了也不能休息还要继续画自己作品集的图呜呜呜。

图片
▲北京实习的上班路上

其他的就是,从整个准备过程来看比较深刻的感想就是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不管是学语言还是做作品集和准备文书,夸奖鼓励也好故弄玄虚也好,要在每天涌向我们的大量信息中有一个自己清晰的判断和做事的节奏,而且以我们的能力其实完全可以把握好各种东西,最后总会有一个种豆得豆的结果。


图片
两位一体的驿站
[项目介绍]

项目二是用了之前有一年台达杯的题目情境和场地,也是我四个项目中和“可持续”主题联系最明晰的一个。这是一个集研学接待和村委会功能为一体的驿站,场地在四川平武的关坝自然保护区中。


图片


图片


我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是在形体生成阶段多方案对比的思路,形体生成过程就像一个思维导图,每一步给出两个不同的方案用软件做日照、热辐射、舒适度的模拟,让模拟结果来决定选择哪一个方案进行后续的深化。而且在最后还对主被动技术的选择以及当地材料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虽然涉及技术的部分并不一定做得很完美,但是能在设计中融入这些内容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外就是除了建筑本身这个项目还用比较多的篇幅探讨了对它在运作模式上的设想。这个方案把当地人文资源和自然教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切入点:研学驿站中设置的非遗工坊、农产品销售等功能可以增加村里的工作岗位和经济收入;住宿模块和食堂提供条件更好的民宿接待;针对研学儿童的空间可以强化场地已有的自然教育产业。


图片

图片


同时设计还考虑应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还有如何吸引在外务工年轻人回村并以此来解决留守家庭的困境,希望用这种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达成基地环境、经济、社会多个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
真诚且专业负责
[LAC相关]


当时咨询了很多家中介和机构,起初最明显的感觉是LAC的咨询老师说话最真诚哈哈哈,也能感觉到LAC各位老师都很负责和专业,再加上同学的推荐好评,最后就选择了LAC。总之就是很感谢整个准备过程中的各位老师。


在做作品集的过程中石老师总是能很快帮我把逻辑与思路梳理清晰,也会提供很多有用的学习参考资料。我本身有些社恐,有时候学生思维的惯性也会让我很害怕老师提出的异议或批评。但石老师在指导设计的时候总是会很鼓励我有一些自由的想法,也总能提出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给了我许多自信的同时又能让人快速地学习和适应。这让我建立起了很多很好的思维习惯,即便是在现在忙完了申请在做毕设的阶段也获益良多。


当然还也要感谢申请老师和教务老师,我总是爱踩着DDL交东西真的给她们添了不少麻烦呜呜呜。而且申请阶段的文书、推荐信还有申请流程什么的我总是习惯自己把握,老师们也都非常尊重我的想法,总是很有耐心也会不断鼓励我。




图片
大概是很多爱好
[日常生活]

来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邹凡凡的秘密三部曲!是三篇少年公路小说,第一次看还是在小学的时候。和哈利波特和老友记之于一些人一样,它们就像是我的安全屋,在焦虑迷茫难过的时候翻出来看看,好像一下子就会回到小时候无忧无虑在每一个故事中飞翔的状态。


图片

▲秘密三部曲


平时会听音乐、对小猫小狗随地大小摸、做杂七杂八的手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学一些东西、时不时在备忘录里写一些随想随笔然后发到没人认识我的小红书账号上。INFP大概就是有很多很多爱好,但每一样又坚持不久且不精通,但我不觉得这样就一定是不好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有限的时光中尽可能多的体验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对我来讲其实是很幸福的哈哈。


图片
有时候会去做志愿

图片

最近在做羊毛毡小猪




图文来源:Wei Yufan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空间学部 25、26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图片

wechat:客服账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