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180 | 我的“抓马”作品集帮我拿下UCL/AA DRL/米理等8封offer!超美双非学姐的强势逆袭之路

学生案例 / 建筑设计 / 2024-02-23 18:19:51

图片

图片

Cai Yiwen

双非 建筑学

GPA:3.84 87.8

自我评价:一只ENFP快乐小狗但易焦虑版

获奖经历:

校奖学金 一等/二等/三等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二等奖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二等奖

2023听觉建筑设计国际竞赛 一等奖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UCL - MArch Architectural Design

AA -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DRL)

POLIMI -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Edinburgh - Msc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Design

MSA - M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Nottingham - MArch Advanced Architecture Design

Sheffield - MA Master of Arts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ffield - MA Master of Arts Urban Design


申请时间线:

图片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图片


图片

建筑是一部电影

[关于选择]

我在大学有幸进入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更加幸运的是,大一那一年在学校遇到了很多有个人魅力和专业魅力的老师,当我发现,她们都有出国学习的经历时,我也萌生了出国看看的想法。后来学习西方当代建筑思潮,更加期待可以去到与当代建筑思想起源更近的地方,有机会与更前沿、更专业的建筑从业者开展学习与交流,这使我更加明确了出国的决定。


图片

▲在沙丘美术馆


开始的时候被巴院的光环所吸引,期待可以接触最前沿的建筑思想。做了两个项目后突然顿悟,发现自己还是迷恋建成空间带来的魅力,加之担忧于英国不太妙的天气,只有十五个月的学制和水涨船高的学费生活费,我决定冲米理去多享受点阳光了


我的设计思路一定程度上像在呈现一部电影的过程,我希望我手下的建筑如同一部电影一样,胶片与混凝土墙都只是载体,建筑的使用者是电影的主角,形式与功能是在主角身上发生的主要情节。所绘制的那一幕幕分镜则是建筑中空间的设计,推动情节、表达情感、传递思想作为分镜的设计目的,也同样是建筑中空间组织的设计目的。所以,就如能带动观众情绪、发人深思的好的电影魅力一样,这栋建筑若是能通过空间组织的手段,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将使用者带入建筑情景中,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使用者的心境,即是我所追求的好的建筑。
图片
图片

▲阿那亚艺术中心


在设计作品中,我往往试图抓住主人公的故事本身作为建筑情绪底色。无论主人公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不仅仅去分析人物群体的空间功能需求,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梳理人物故事线,提取情绪再表达为建筑语言。


图片
▲看展


彼得·卒姆托是我最受其打动的建筑师之一,他曾说:“对我来说,建筑可以有一种迷人的沉寂,我将它与这些特质联系起来,例如镇静,自证, 耐久,存在,完整,以及温暖与感性;只做自己,作为一座建筑,不代表任何事物,只是存在的建筑。”和我认为的建筑的氛围与情绪是独立的个体并可以反客为主感染使用者的情绪是暗暗相合的


关于未来,我希望在完成master后,进入一家和自己理念相符的设计公司或建筑师事务所,很期待脱离纸上谈兵的学生时代后的去做落地项目的获得感



图片

抓住一切的空余时间

[准备经历]

我的作品集风格其实在满足我个人设计逻辑的基础上,努力的兼顾了我的设计偏好和院校风格,最后呈现出的四个项目风格迥异,尺度迥异,但逻辑不变。


在设计一开始预设空间形态的阶段时,我是比较感性的。我习惯于将自己的感情建立在使用者需求与场地环境中形成共情,确定基本形态,在第二阶段再去寻求理性构造与感性设计的平衡。我认为建筑是使用者、设计者、场地路过者情感的融合体,所以它一定是需要设计者将多方的情感提取后倾注其中的。
图片
图片

▲御窑金砖博物馆


但同时,他需要真正的去建立一个与使用者发生碰撞的空间,所以深化阶段的落地性考虑与取舍也是十分必要的。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样的逻辑使得我手下的建筑可以包含着情感上的人文关怀、特色的地域主义与一定的落地性。


回顾我的每一个项目的诞生,巧合的是都来源于看到某一位所谓小人物及其所遇到的可大可小的困境,一位失业流浪的木匠、一位在重社交社会中内耗的内向i人,一位忧虑双亲过世后将在何处停灵的儿子、一位住在城市中将阳台改造为起居室的我本人。


图片
▲在南头古镇调研玩


参考我的申请搭子的观后感,我整个作品集的风格确实可以用抓马二字来形容。我猜,抓马的感受可能来源于每一个项目的情绪色彩都比较坚定和浓烈。抓马也意味着,我的不同项目的主题和图面呈现的效果相对梦校米理的学院派喜好略有叛逆。不过,最后在对我严格把关的老师允许的程度下,我还是成功做了一把自己。


关于作品集与学校时间如何调节,作为一个很难一心多用的人,我总是调侃自己的脑子是单核运行的。大一到大三,我的主要的重心都放在学校,为了去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绩点的同时积累一些后续作品集可以用到的软件技能和理论性的知识储备。大三到大四的暑假,我才开始转移重心到作品集上,开始第一个项目。


图片

▲在LAC线下时下楼吃饭看到的夕阳


其实可以从时间线看出来,我的第一个项目跨越了整个作品集的准备阶段,时间跨度超过了一年,这也是因为大四上学期的学校课设繁重到我几乎无法将任何时间分配给额外的项目准备工作。因此到了23年的三月,自己手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开始出图的项目,加之学校的课设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修改后放入作品集里,我的四个项目都需要从零新开。


我立马从曾经的进度略快到了需要疯狂焦虑的地步。趁着学校那边的课设处于刚刚开题做前期调研的悠闲阶段,我立马选择了一个听觉设计竞赛的小组课,试图通过团队作业的压力和竞赛设置于四月份的ddl推动自己的作品集进度。


图片

▲做第二个项目时板子上的reference


现在回头看,这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我有幸遇到了画图扎实、技能互补的队友们,我们保持着三天开一个大会,时刻微信小讨论的进度,按照我们的预期在比赛ddl前提交了作品。有了这个项目在手,我赶11月米兰理工第一批的ddl变成了可以实现的事情,让我有稳定的心态去在后面半年沉下心做剩余的项目。如果和我一样,不幸在一个课程繁重的培养体制下时还要去尝试应届申请赶第一批,是真的很需要抓住一切的空余时间和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更能规划时间节点、推动项目进度的小组课程。


我遇到最大的困难其实是在做完了两个相对来说不太落地的项目后,将目标从UCL改成了米理,我还剩两个项目的机会,去做深度高、落地强的来稳住梦校。


我真的非常感谢我的教务老师penny,她当时迅速的帮我联系了米理BA ( Building Architecture ) 毕业的老师辅导我做接下来的项目。老师非常有规划的在一开始就确定了剩余项目深度所需要的各类图纸,在做第三、四个项目的五个月里,我们有的放矢、稳扎稳打的尽可能做到了最好。


图片
▲调研第三个项目场地


记忆最深刻的是在暑假的那两三个月,因为要猛赶进度,我每天都往返于家和机构之间。我会在结束了一天的画图后,骑着小电驴回家。在路上我会计算当天的画图时长、衡量今天的任务是否按照预期完成,并在脑子里制定接下来几天的安排。不幸的是,任务的完成往往不及预期,或者设计灵感大卡壳,导致我悲从中来,边骑车边担忧抱怨甚至焦虑哭泣。


但又幸运的是,我的男朋友(一位也在lac准备作品集的25fall gap建筑人)一直在鼓励我相信我,在我很焦虑的问第一万次“我真的可以做完吗?我这样真的可以申请到吗?”时,永远回答我“你一定可以的”。谢谢他耐心倾听我乱七八糟的设计想法、做我的健康情绪永动机,也祝他明年申请季也能好运相伴,offer连连。


图片
▲和男友在LAC的工位


对学弟学妹的小Tips!!


除了要注意时间管理这些常规tips,我觉得最重要也最容易忽略的是:一定要好好呵护你的生产工具,让电脑远离咖啡和水,并尽可能的频繁备份文件。尽管在作品集开始前换了一台新电脑,我还是在作品集准备的一年中,经历了电脑泼进桂花拿铁,偶尔蓝蓝屏,开关按坏一次等等倒霉事件。等待电脑维修以及抢救文件时,我真的是处于刀尖舔血的心理状态。祝福所有建筑学子的电脑永远平安,闯过24hours连轴转的作品集大关。



图片
An Echo to the Sense
[项目介绍]

这个项目是我四个项目中唯一的一个小组项目,同时也是参与Archiol Competitions组织的探讨建筑声音设计建筑空间可能性的竞赛Aural Architecture的一个国际竞赛项目。幸运的是,我们也凭借这个项目成功也收获了竞赛的第一名


图片


这是一个标准的建筑转译项目,我们将竞赛提供的一段名为[内向的人]的音频转译为多个空间并将它们按照一定逻辑组织在一起。由那段内向的人的音频传达出的内向人格的底色下,我们首先将他的情绪由积极到消极拆分为

loose/hopeful/sorrowful/loose/apprehensive/frustrated/numb。


图片

这一步,音频被拆解为了不同种类的情绪。根据这些情绪,我们通过大量的搜集反应对应情绪的空间场景后,我们发现,承载肉体衣食住行的空间被建筑设计者关住并满足,而释放心灵的空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这些有关心灵和情绪的空间往往仅夹杂在娱乐空间、展览空间、阅读空间中。


图片

于是接下来,我们利用了参数可视化工具将音频所反映的情绪能量的高低转化为对应的空间特征。所以,在我们的建筑空间中出现了很多转角空间来探讨停留的可能、以及在空间上开敞但使用上闭塞的空间去满足情绪的释放。


图片

而这些空间的状态与使用者抵达空间前的路径经历强关联,所以除了针对性的分析每种情绪、设计其对应的空间外,更重要的在于组织穿梭于各个空间中的路径,以至于能够影响原本消极的参观者,甚至让其心灵在这样的建筑群中得到片刻安宁。最后我们通过探讨六种空间不同的拼合方式,选择出了一个最温暖的疗愈路径和一段最真实的体验路径,完成了这个项目。



图片

三年前就决定选择LAC

[关于LAC]


我大二时就在考察作品集机构了,了解了很多机构后发现LAC的作品集老师资源很丰富,选择性强,无论是海外平行课的多样性还是录播技法课专题课的干货满满,都让我感受到了LAC在建筑学方面的专业性和可靠度,于是在三年前就果断决定选择了LAC。


无论是参与X与怪物海外平行课时遇到的老师,还是转变目标院校后带我的老师都给予我了非常大的帮助。老师在海外平行课中带我的第一个项目,感谢她给我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在项目的中期评图时,我记得老师还邀请了业内好友一起参与,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将目标校转为米理后,我又幸运地遇到了有着许多大型落地项目的工作经验的老师,使得我这个纸上谈兵的小白在这两个项目中学到了很多。哪怕我和老师之间有着六个多小时时差,老师都能秒回我的各式问号消息。尤其是在赶图的最后一个月,我常常三四点赶完当天进度发给老师后去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就能收到详细且具体的修改意见,时间上几乎做到了无缝衔接的去修改。老师的认真负责和积极推进是我能按时赶上ddl的一大重要原因,再次非常感谢老师。


遇到vivi姐作为我的申请流程和文书老师也是我申请季最幸运的事情之一,v姐真的不仅超级认真负责,她真的超级有经验,会为我们考虑到很多申请资料和文书中的很难注意到的细节问题,然后非常积极的和我提前进行详细的有效沟通。


图片

▲从LAC回家路上看到的黄昏


暑假在线下赶图的枯燥日子,我难得的放松方式就是和v姐聊着天的同时就能顺便解决一系列的申请材料问题!效率超高!赶米理第一批的ddl前夕,我的PS材料写的巨长,像个回忆录似的,v姐帮我总结归纳反复修改,沟通超高效的完成了文书终版,感谢申请季有vivi!


感谢在这一年多帮我解决各种问题的教务老师penny美女,会在我进度稍稍滞后的时候温柔的提醒我(因为我自己已经就是一个过于焦虑的人了),在我遇到组队问题和需要换老师时,为我细心安排。还会关注我的日常生活,给我超多赞美和鼓励,我的朋友圈评论里少了penny还真不行hh。还要感谢一下最初我来考察LAC时的咨询老师张老师(hi-zz),当时是她沟通时的坦率以及对于留学业务的专业让我和我的父母非常信任LAC,选择LAC。


除了参加海外平行课以外,还有线上反复观看洪辰老师的录播软件课,受益匪浅,学习到的技能也都应用在了作品集里。



图片
电影杂食者

[日常生活]


我很享受看电影时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的那段时间,是个电影杂食者。准备作品集的这段时间没太舍得拿出太多时间看电影,反而是《甄嬛传》和《知否》一直在我画图的时候陪伴着我,让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也不会孤单。熹妃回宫个五六七八回,作品集的百八十个图好像也就不经意之间画完了(这个应该不需要配图了hh)


我喜欢在繁忙的画图生活中挑出一个阳光灿烂的一天,在咖啡厅里享受下午,看看当下的展览。
图片
图片
图片

▲看展


我还经常和我的建筑搭子男友到处溜达着调研,享受一下别人作品里的空间,发表一些乱七八糟的评论。我们总是把旅行变成建筑纯享版本。还有我的名叫吐吐的米菲兔兔,陪伴着我去了很多地方,谢谢吐吐。


图片
图片

▲吐吐旅行&乡村调研



图文来源:Cai Yiwen
文中作品及图片归原作者本人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LAC空间学部 25、26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图片

wechat:客服账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