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No.272|酷爱电影/摄影的双非黑马逆袭冲上全球top院校!把作品集当成发挥脑洞的地方狂斩RCA/墨大等7封offer
Mark 何同学
天津城建大学国际工程学院 建筑学
GPA:3.23
成绩均分:84.74
如何评价自己:中规中矩的大学生
获奖经历(奖项全称):
2022-2023三等奖学金
2023-2024三等奖学金
Melbourne - Master of Architecture
Sydney - Master of Urban Design
MSA - M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Nottingham - MArch 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le Design
Cardiff - MA Urban Design
想出国探索不同建筑
选择出国更多的是因为想对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建筑的探索。在学习建筑之初,就看到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各种街道建筑,以及人文环境,让我有了想出国了解的想法。
在日后的建筑课程学习上,以及作品集的制作上,通过寻找案例和灵感的方法,让我对国外的很多建筑(高楼,住宅,历史建筑,教堂等等)都有着想要去发现的想法。同时出国主要也是为了长长见识,见一见国外的风土人情,欣赏一下世界的自然景观。
我最终选择了墨尔本大学(Melbourne)。选择墨尔本大学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墨尔本大学所处的城市我觉得十分有意思,同时气候也不错,有优美的黄金海岸线和天际线,满分的夜景,同时喜欢看海的念想也是想去往墨尔本的一个原因。
其次,在B站看过了一个up主拍的墨尔本的城市,街头,风景的视频也让我有想实地看一看的愿景。同时,墨尔本大学的学校环境,学习氛围还有学校建筑我都觉得很不错,在环境好,天气好的城市的学校里上学更过的也是一种感受吧。
我没有特别喜欢的的设计师的设计风格,我觉得一个喜欢做设计的人不应当局限在某一位设计师的设计风格里,我更喜欢尝试不同风格的设计类型,发挥自己的脑洞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在这几年的建筑学生涯中,让我在设计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来自己我的老师JF告诉我的一句话,他说“做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不应只是参考好的建筑方案进行理念构筑,更多的则应是通过发掘场地周边的美,将优点放大融入进整体的设计之中”。
未来的理想可能就是安顿好自己,努力奋斗吧。
问题简单化
[准备经历]
作品集的风格是拼贴风为主要的风格,一开始想尝试一下渲染的风格,在听了Purple老师的建议之后,果断从真实渲染的风格改编成拼贴风的作品风格。
在分析图上,拼贴风可以作为一个逻辑性的分析介绍,也可以是场景描述,构成一个对话,描述问题。在效果图上,拼贴风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表达,可以做出高级灰的感觉,也可以做出贴近真实的场景渲染,算是一个比较万能且美观的多用处作品集风格。
对于时间上的调和,作品集和学校的学业都挺重要的,我的侧重点可能放在学校更多一点,大概是学校和作品集5.5:4.5的比例,毕竟学校的作业直接决定了均分和gpa,这个在申请时候的硬实力还是比较直接地展示出来的。当然作品集的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作品集能更好的给申请的学校加分,表现出自己主观的一面,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我基本上在完成学校的作业之余就投身作品集之中,把作品集当成一个发挥脑洞的地方(毕竟学校的作业总是有些无聊),这样就能循环往复,不会让两个问题都落下,都可以齐头并进。
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就是在方案完成过程中,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路和逻辑,在第一个项目的初期就因为没有逻辑的无头苍蝇般行动,导致内心很慌乱,想做些什么但是又无从下手,效率变低。
在Purple老师的引导下,让我逐步有了一个做方案的概念框架,首先是什么其次可以干什么,在一步一步进行延伸。在之后的其他作品中,我就有了一个架构,从场地的选择开始,通过围绕主体进行发散和连通,将各个部分通过逻辑联系的方式,进行串联,简而言之就是,将问题简单化不需要想太复杂,发现整个作品制作流程的底层逻辑。在运用软件上的方面也是如此。
可能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完成作品集的那一天吧,仔细检查了所有作品之后,打包,完成了所有事,但感觉心里空空的。回想一年以前感觉四个作品集还是十分的遥远,焦虑和担忧充斥着每一天,恍惚之间就慢慢完成了所有的作品,象征着一个阶段的结束。
对学弟学妹的小Tips!!
还是尽早地为自己未来规划,尤其是如果有出国留学的想法之后,就可以较早(大一,大二)的从学校的成绩入手,提高均分,这样才不会让后面几年的时间为均分和绩点所担忧,我就是因为想要出国的想法可能晚了一点,之前又对均分不太在意,导致在后三年的学习生涯中都尽量争取有一个好的均分而发愁。
[项目介绍]
我比较喜欢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名为Biocura的疗愈博物馆项目。这个项目讲述的是在当代社会的环境下,由于各种不同因素导致的人们有不同的身体与心理的疾病,通过对人群的分析和社会现状的分析,构筑一个可以对不同年龄的人进行疗愈的疗愈博物馆设计。
总体的设计以“旅程”和“漫步”两种形式作为载体,进行空间的规划。项目分为两个旅程,第一个旅程是疗愈空间的变换探索,让身临其境的人们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设计空间里感受不同的疗愈体验;旅程的第二部分则是一个室内的缆车旅途,我将缆车的线路进行了多种划分,让每个旅途都独一无二拥有不同景观的疗愈体验。
在图纸的表达上,我最喜欢的就是有电影场景变换的渲染图效果,这一张图从“STAR JOURNEY”开始到结束,像看电影场景一般一幕接一幕,就符合整个项目的“旅程”的理念一样,随着路线的推进,所看到的疗愈空间和周围场景都有着不同的变换趋势。
在这个项目里,还一个让我比较喜欢的点是整个项目的一个空间塑造。在整个作品集的想法中,我想做一个有关绿色自然空间的方案,这个方案也是圆了自己心中这种人与自然结合,空间与自然结合的建筑。
在效果图里可以看到整个空间充满了绿植,绿植和木质结构的相互呼应,人们可以漫步其中,享受当下。其他的各种疗愈空间也是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装饰和表现,通过颜色,材质以及空间的塑造,表现出了我心中的疗愈空间的样子。
第二个我喜欢的项目是“ARTIST’S HUB”(艺术家聚集地),这个项目是一个名为振兴巴黎铁路的铁路改造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最喜欢的内容首先是项目的模块生成部分,我在整个废弃铁道的狭窄空间里通过运用欧松板为材料的不同模块化体块进行搭建建筑的主体部分,将整个废弃铁道打造成了有艺术展示区,交流区,售卖区以及休息区的一个艺术聚集地。
建筑的模块有六种不同的模块组成,通过模块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空间。
其次在项目内,光影是我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在后期很喜欢的一部分,因为模块的不同,导致不同空间内在不同时间段都有着不同的光影效果。整体呈现的效果图在欧松板的材质上和玻璃以及光线的作用下变成了一个我心中的自由,轻松,有趣的空间。
[关于LAC]
选择LAC的理由因为是一个学姐的推荐,说lac的老师十分的负责任,无论是从一开始的接待老师到作品集老师都是很负责,耐心,全面的。所以对于其他机构我并没有问询过,果断选择了lac
我的老师Purple,强烈推荐!!!!!十分负责且耐心的超级无敌好老师!!!Purple老师从第一个项目到最后一个项目之中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前期在我懵懂的时候十分耐心的指导我,无论是从选题到方案的一步步落地,Purple老师都在竭尽全力地帮助我。不论是我问她的各种软件问题还是项目上的不解和疑惑,Purple老师都及时的回复我,给了我心安。也是Purple老师让我对整个方案的设计和对建筑的理解有了不同的感受和想法,万般感谢我的Purple老师!!!
Dora老师从我认识到我的申请结束,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十分感谢Dora老师!!(无法用言语表示感谢!Dora老师会明白的!!)
看电影/旅游/摄影
对我影响最大的电影应该是《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个电影应该也是很多人会多刷的一个电影,我也不例外。
▲《布达佩斯大饭店》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整体色彩呈现,画面构图,以及整体的故事串联都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对我这种喜欢摄影的人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在我的四个作品内,其中一个就用到了类似于电影的流程叙事所进行的空间构成。
还有一个电影可能就是《无间道》吧,三部《无间道》中故事的讲述和串联,让我在一开始看的时候迷迷糊糊,十分烧脑。多刷之后,发现不一样的情节和最终的豁然开朗,让我对这个电影有了不同的感观和震撼。
▲《无间道》
▲《无间道2》
平时喜欢拍照,旅游,散步,健身,听音乐。
▲拍照作品
LAC建筑与交互 27、28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